股票融资交易 群雄逐鹿356亿规模公有云大模型市场 “一超多强”竞争局面凸显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生成式AI基础设施规模达356亿元人民币,其中公有云大模型调用量达114.2万亿Tokens(不包含出海群体使用的MaaS平台的调用量,也不包含各大模型APP上的调用量)股票融资交易,同比增长近10倍,市场规模与增速远超预期。其中,火山引擎以46.4%的市场份额领跑,百度智能云、阿里云以19.3% 的份额紧随其后,腾讯云、中国移动、天翼云等公有云厂商整体占据15%的市场份额,业已形成“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
从千亿到万亿,公有云大模型市场迎大爆发
IDC报告显示,2024年是中国公有云大模型市场的“爆发元年”。从数据上看,上半年日均调用量仅为963亿Tokens,但至12月已飙升至9522亿Tokens,半年内增长近10倍。
IDC将这一爆发式增长,归因于技术、场景、政策三大驱动力共同推动带来的结果。
在大模型开发上,多家云厂商通过算法优化和硬件升级,将大模型推理成本降至“厘时代”,并通过技术突破与成本下降,推动企业大规模商用。如火山引擎推出“HiAgent +扣子”低代码开发平台,将企业AI应用构建成本降低50%;阿里云百炼平台通过 ISO42001认证,实现多模态模型调用效率提升40%。
在场景扩展上,从文本、语音到图像、视频,多模态能力正在逐步释放。从大模型模态的角度,当前调用量仍然以大语言模型、文本类的能力为主,但值得一提的是,自2024年第四季度,语音类模型调用量也开始增长。预计到2025年,图像、视频类大模型的调用量将迎来新一轮爆发。
目前,国家层面的支持性政策已与市场需求形成共振,企业数字化转型开始加速。80%的企业计划在未来18个月内增加生成式AI投入,传统行业在政策推动下将成为主力战场。
IDC预计,2025年生成式AI在企业端的渗透率将突破30%,金融、零售、制造等行业的智能化改造将释放万亿级市场空间。在这场技术与商业的双重竞速中,唯有“快者”与“智者”方能胜出。
竞争格局凸显:“一超多强”下暗流涌动
根据IDC报告,尽管火山引擎以近半(46.4%)的市场份额领跑,但市场竞争仍充满变数。
目前,第二梯队中的百度智能云、阿里云凭借云生态优势持续加码大模型,紧追其后;腾讯云则通过C端流量入口(如微信、游戏)探索差异化路径。
同时,群雄逐鹿带来的价格战阴霾与合规挑战紧随其后:部分厂商通过降价策略争夺市场,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合规能力将成为新型竞争格局下的重要分水岭。
IDC中国研究总监卢言霞在报告中表示,在大模型开源开放浪潮不断高涨、模型选择丰富而又复杂的当下,高性价比、灵活易用、开发工具链完善、安全可信的大模型服务平台对于企业快速上手并落地大模型至关重要。
因此,推动预训练、推理成本持续走低,在使用体验上实现“高配低价”,成为开发者的主追求。
此前,火山大模型总裁谭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豆包1.5Pro模型的预训练成本、推理成本均低于DeepSeek V3,更是远低于国内其他模型,在当前的价格下有非常不错的毛利。“国内外的厂商都在依靠技术创新,降低模型价格。我们也只是实现了Gemini 2.0 Flash的价格水平而已,这个价格,完全是依赖技术进步可以做到的。”谭待表示。
IDC预测,未来两年多模态模型和生成式AI将主导市场增长,而平台化、开源化趋势将加速行业洗牌。火山引擎近期开源“大模型应用实验室”,释放手机助手、Deep Research等高频应用,正是对这一趋势的响应。
中国公有云大模型市场的爆发,不仅是技术迭代的结果股票融资交易,更是经济转型的缩影。火山引擎的崛起印证了“全栈能力+场景深耕”路径的有效性,但其能否持续引领市场,取决于技术迭代速度、生态协同深度与全球化布局的广度。
下一篇:没有了